时间: 2022年04月17日 08:37 | 作者:单号无忧 | 来源: 单号无忧物流网| 阅读: 75次
中心大仓,是生鲜蔬菜物流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中枢节点。一周之内,盒马在上海突击新建了5个临时中心大仓。正是这些新开的仓库,支撑着数十家盒马门店对上海超6000个小区的保供运作。
4月14日,又有3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物流专家抵达上海参与建仓。此前,已有上百人在疫情最严峻的关头来到上海,重构了盒马在上海的物流生命线。由于涉及到复杂的规划及梳理,以往新开一个大仓至少要一个月,现在给他们的时间是:3天。
成都盒马的物流专家大奎,是较早抵达上海参与建仓的外地员工。4月5日,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,他在门店值守时,接到了一通紧急电话。总部命令立即支援上海。
18个小时后,大奎终于来到闵行郊区一个破败的旧仓库。
和大奎团队同期,来自武汉、西安、南京、广州等地100多个物流专家陆续抵达上海。
各地奔赴上海的盒马员工
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,在闵行、宝山、普陀等区域,为上海抗疫新建盒马大仓。
盒马鲜生的门店,只是商家和消费者交互的终端,门店的供货来源于上游大仓。大仓是盒马保供的中枢。
曾在西安疫情一线的盒马员工幽然告诉我们,当年西安封城第一天,西安区总就下了死命令:大仓就是生命线,必须保住大仓。
困局之下,4月初,盒马开始筹备新仓计划——仓不够,就建新的,没有人,就从外地调。
让物资重新流转起来,是大奎等100多名物流专家的共同目标。
盒马需要新开的大仓主要有两类:一类是普通大仓,存储基本物资,如米面粮油及耐贮藏的蔬果;由于发货量大,大仓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详尽规划。
另一类是冷藏仓。除了绿叶菜、牛奶、冷鲜肉,由于今年4月气温已经达到30度,往日许多在普通仓可以存储的品类,也不太放得住,这更强化了对冷藏仓的需求。
两类仓库都需要从0到1建起。即便是大奎这样已经设计过6座大仓的业内专家,也忐忑不安。
非常24小时
在飞机上,大奎就为即将新建的闵行仓画了一版设计草图,下了飞机又熬夜改了好几遍。
本以为一切就绪,但4月6日,当大奎到场地的时候,“仓库内部,又大又重的废弃建材横七竖八,我们成都就来了四个人,加上已经在打扫卫生的本地营运团队,就20来号人”。
当天下午3点,供应商的货车陆续开到,这时候,仓只打扫出来一半。大奎说,只能改一张只有一半面积的设计图,先把半个仓开起来。
4月6日下午,闵行仓刚清理出一半空间,营运人员正穿着防护服打扫
“花了两个小时才把托盘搞好,因为都是手抬”,大奎告诉我们,其实他特别不好意思,20来号人,有12个女生,一群小女生跟汉子们一样撸起袖子干,“我想让她们别搞了,但看到一地的货和设备,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”。
4月6日,在闵行仓装卸货的盒马员工里,有近一半都是女生
虽然第一天耗费了大量时间在打扫和安装上,只恢复了半边运作的闵行仓还是在一片混乱中顺利发出去4000件货。
受限于人手不够,以及熟练度低,第一天的分拣配送还是不理想,直到凌晨五点,才把货全发出去。
马不停蹄的转场
4月7日上午,大奎团队已经在闵行仓连续工作了近24小时。
此时,经历过武汉疫情的武汉团队赶到闵行仓。这时,闵行仓的工作人数,上升到60多人。
有了人手,闵行仓终于可以把另一半仓库打扫出来。而大奎也再一次修改了图纸,重新按完整仓的形态,规划了空间布局。
“我们重新做了测算,闵行仓有三个门,我把入库放在中间,两边的门作为分拣”。分拣月台的设计上,大奎团队也重新做了滚动发运,着重解决车辆积压问题。
唯一的问题是缺货车,“找公司帮忙调度来了八辆申通的车,结果做快递的司机没经验,不太能理解流程,花了些功夫才搞定”。
闵行仓进入4月7日的状态
不过,总体还是比较顺利。“武汉团队比较有经验,梳理完流程,他们也熟悉设备和操作了”。大奎说。
“走的那天怕老婆担心,一直说在公司加班。两天不回家,瞒不住了,只能坦白在上海。说完,半响电话那头才吱声,老婆说,你还是早点回来。这时候电话来了,老板通知,明天去建宝山仓”。
这一天,闵行仓发出近8000件货,是第一天的两倍。
凌晨2点半,货都发了出去,比前一天早了两个多小时。4月8日,也就是大奎到达上海的第三天,大奎赶赴宝山,留下的武汉团队完成了对闵行仓流程的梳理。这个全新的仓库,正式走上正轨。
作业人员全天需要穿着防护服
“三天一个仓,放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。”大奎说。
闵行仓的经验在上海盒马迅速被复制。大奎赶赴宝山仓的三天后,宝山仓日订单数已经攀升到4万单。
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盒马上海的供应紧张。只不过,距离恢复到正常运作水平,还有相当的距离。
缺的不只是人
从西安赶来的幽然,肩负起建设上海盒马冷藏仓的任务。